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9-21





中国赴土耳其开展国际救援的82名队员从阿达纳省阿达纳国际机场乘坐国航包机回国。

从2月8日中国救援队抵达土耳其地震重灾区哈塔伊省的哈塔伊市,直到目送着他们踏上归国的旅程,近10天的时间里,我跟随着中国救援队从一个救援现场到另一个救援现场,记录了他们成功营救一个又一个幸存者,更见证了中国救援队为了一丝生命的希望而不眠不休、24小时不间断搜救的感人故事。

中国救援队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每到一处地震中受损的建筑物,都立刻投入救援工作中。

不少人前来诉说自己亲人被倒塌建筑物掩埋时的情景,描述房屋结构,急切盼望着救援队能将亲人从废墟中救出。

中国救援队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位前来诉说的人,争分夺秒,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进行各种分工作业,尽量加快救援速度。

余震不断,在经过了20多个小时的连续救援后,队员们终于在晚上8点多返回营地进行轮休。

他们的体力几乎耗尽,有的队员累到双手颤抖一度无法控制。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然而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中国救援队成功营救出3名被困废墟的幸存者,其中一名女性被困时间超过了80小时。

绝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绝不放松每一次救援,这是中国救援队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对使命最真的理解。

每次得知被困人员消息后,救援队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倒塌建筑物进行安全评估并进行实地勘查。

随后他们利用随身携带的雷达生命探测仪、蛇眼探测器等设备,进一步确认被困人员方位及生命体征。

这些过程需要极其专业的知识和实践操作。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每次看到探测队员不顾自身安全,在现场不停地更换位置、操作设备,争取早日找到被困人员,这样的工作节奏让我感到无比敬佩。

有些现场环境十分恶劣,周围危楼多,且实施救援的建筑物也存在安全隐患。

最令人担忧的是,突然发生的余震,让在场人员措手不及。

我从救援队队员身上,看到了不怕苦不怕累、随时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的坚强意志。

我在现场同样见证了中土两国救援队相互信任、相互协同、联合救援的感人场景。

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干起活儿来不需要翻译,通过肢体语言,马上就知道各自想说和想做的事。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2月9日,正是在中土两国救援队通力合作之下,他们从一栋8层倒塌房屋的废墟中营救出一名孕妇,这样的感人故事令人振奋。

经过不断努力,中土两国救援队成功搜救的幸存者人数不断上升。

两国救援队偶尔碰到一起,会相互拥抱、相互鼓励。

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土两国的友谊。

中国救援队在重灾区参与救援期间,无论是土耳其救援队还是普通百姓,见到了中国救援队队长和队员都会说:“感谢中国,感谢中国救援队。

我们不会忘记中国朋友在困难时期伸出的手。

”救援队队员为了救出被困人员,常常钻进狭窄的救援洞口,为节省时间,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挡住落石或土,一点一点清理障碍物。

中国救援队雷厉风行的职业素养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也感动了当地百姓,他们都一致称赞中国救援队队员好样的。

我除了每天跟随救援队采访拍摄外,偶尔也为救援队当翻译。

采访回来后,就在营地帐篷里编发稿件,每天睡眠不足3、4小时。

因为当地温差大,大家早晚围着火堆烤火取暖,时间长了,会一起围在火堆旁聊天,一天的乏累不知不觉就消失了。

与救援队聊天时,大家最常说的话就是,我们代表国家来到土耳其参加救援。

他们展现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以及大灾大难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中国救援队从哈塔伊体育场营地撤离。

在撤离营地前,救援队将食品、饮用水、部分帐篷等生活物资和全部医疗物资留给灾区,作为对灾区民众的又一份心意。

随后,中国救援队与前来送别的土方官员和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人员告别,离开哈塔伊体育场营地,经由阿达纳国际机场返回北京。

在阿达纳国际机场,看着中国救援队像他们到来的时候一样整齐划一地列队登上飞机,我的脑海中不断回忆起这9天时间里,我见证中国救援队争分夺秒、不眠不休地工作,只为了那废墟下面一丝生命的希望,也见证了他们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中国救援队乘坐的飞机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但我相信,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土耳其人民会永远记得,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有这样一群来自万里之外的中国朋友,来到了他们的身边,和他们一起并肩战斗。

  记者 范姜高卓 甄音景 兰光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