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和上司出差日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9-24 18:08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印度有很多大国称谓,比如“人口大国”、“宗教大国”、“地区大国”、“大米出口大国”,同时它还是世界级的“香料大国”。

众所周知,印度人对待饮食和粮食的态度非常虔诚和认真,然而在他们的饭桌上,却处处可见一团糊糊状的食物,黄色和酱色混在一起让人不免代入一些不好的东西,食欲大减,这究竟是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呢? 糊糊状食物的由来 地区的饮食习惯往往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印度处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中最大的一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属于热带,因此气候也是以热带风为主。

在这样的环境下,食物的保存期就会大幅度缩减,很容易就会变质坏掉。

以前的印度为了延长食物的保存期,就会尝试用腌渍、风干的方法,只是这种方法短时间阻止食物变质可以,但缺少美食在刚出炉时的口感,人也不能总是吃腌渍过或风干过的。

直到后来,印度人发现加入香料后烹饪过的食物保存期也很长,于是渐渐改用香料融入食物的饮食方式,再加上很多印度家庭用不起冰箱,所以糊糊状食物才逐渐成为印度的主食,并渗透到每家每户中,久而久之,就成了他们的饮食习惯。

其实把香料加入食物中的方法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4600年前,印度正处于河谷文明时期时,先辈们就已经在食物中加入大量的香料了,只是那时的印度人并非像现在这样钟爱香料。

新婚和上司出差日子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不仅将战火带到印度,也把属于中东的饮食习惯带到了印度,他们会将与五香粉、十三香类似的香料倒进饭菜中,和番茄、鹰嘴豆等菜一起经过长时间的炖煮,直到它们变成粘稠的糊糊状,这顿饭就是做成了。

为什么钟爱糊糊状食物? 抛除气候原因,就像文章前段所讲的那样,印度人钟爱糊糊状食物和当地的文化、经济原因都分不开,过去国内也经历过饥荒,无论多艰难也得先吃东西才能保命,那时也吃不起肉,就连粮食都没有多少,所以就把各种青菜炖在一起做成大锅饭,用来饱腹救命,印度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印度是世界级粮食出口大国,甚至在大米出口榜上,是占据全球第一第二宝座的。

但要知道,印度的总体人口就有13亿人,并且在增速上已经逐渐超越中国了,而在13亿人里,有超过2亿人都吃不上饭,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印度有着极其严重的种姓制度,穷人和富人的差距犹如天壤之别。

吃不起饭,就得先想办法养活自己,每个国家都曾经历过困难的日子,从很多影视剧的片段里也能看出来,在农业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不仅是印度,全世界的人都是吃糊糊过日子的。

埃塞俄比亚和印度的主食差不多,它的名字叫英吉拉,外表看起来和印度的糊糊状食物相差无几,就连吃馕蘸糊糊的饮食习惯都一样,不仅是埃塞俄比亚,就连欧洲中世纪时期,平民百姓的家里常见的美食也都是浓汤和炖菜。

新婚和上司出差日子

而且古代印度的农作物产量并没有现在多,所以大部分人都以面食为主,吃多了并不觉得美味,糊糊状食物虽然看起来怪怪的,但胜在口味重,非常满足印度人对口感上的需求。

另外,吃糊糊状食物很节约时间,有些印度人需要赶工作干活,糊糊状食物不需要太复杂的制作过程,而且用米饭拌着吃或用馕蘸着吃就能吃很快,可以节约大部分时间用来休息或工作。

有个有趣的说法是,糊糊状食物在印度被当作国食,因为它不仅出现在平民百姓家中,也出现在国宴上。

国宴餐 印度是个宗教大国,他们对宗教的信仰程度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和生命里,他们敬畏神明,同时非常遵守宗教的“规矩”。

比如宗教推崇素食,所以印度很多人都只吃素,甚至上流人士比平民吃的素食还要多,但素菜怎么吃才能更美味?融入了各种香料和菜的糊糊状食物自然就成了首选,甚至搬上了国宴。

手抓饭 大多数人吃饭都是用筷子等餐具,主要是为了保证进食的仪态,可印度人却有用手抓饭吃的习俗,在印度电影中,也能见到很多这样的场景:人们围坐在地上,用手抓饭吃,或者是隔离开,每个人单独坐着,用手抓饭吃。

新婚和上司出差日子

无论什么场景,用手抓饭都会让人感觉失态。

大多数人都猜测是因为印度穷,所以用不起餐具,其实这只是他们的一种习俗,就像他们对宗教有着狂热的追求般,他们对食物也怀着敬畏和感恩。

研究传统医学的专家认为人的进食是多感官活动,需要充分调动人的五感,即闻、听、看、品尝、触摸,就像他们认为左手脏,必须用干净的右手抓饭吃一样,很多印度人刀叉会阻挡他们感受食物,手抓饭却可以感受食物从指尖传递的温度,只有这样吃才算真正的品尝食物,能与食物达成“灵魂一体”的感觉。

食物的灵魂—玛莎拉 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些糊糊状食物有着令人难以下咽的外观,但在我们常吃的美食中,也有相似的身影,比如咖喱饭,咖喱起初也是从印度传来的美食,只是在印度,咖喱不叫咖喱,而叫玛莎拉。

玛莎拉就是香料的集合体,印度人将肉桂、黑胡椒、丁香等香料混合在一起经过熬煮之后,形成的浓稠汤汁。

在印度随处可见玛莎拉的身影,米饭拌玛莎拉,炒菜加玛莎拉,馕饼也要蘸着玛莎拉吃,更甚者,还会将玛莎拉洒在冰淇淋或冷饮上,就像我们在视频软件里刷到的印度街边美食一样,看似将一些“乱七八糟”的材料放在一起搅拌,最后做成一份颜色古怪且令人难以想象其味道的食物。

其它国家的人可能吃不惯,但在印度人眼中,就有点像中国人见到烧烤一样的感觉,由此可见,印度人对玛莎拉这种糊糊状美食的钟爱程度已经离谱的不能再离谱了。

吃过咖喱饭的朋友们应该都清楚,咖喱的味道非常浓郁,和米饭拌在一起吃很香。

在国内销售的咖喱其实不算正宗的玛莎拉,而是一种带点辣味的玛莎拉,它被引进国内后经过量产,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口味和配料、 但印度真正的玛莎拉并没有固定的配方,尽管他们很依赖玛莎拉,几乎所有的饭菜都要加它,但每个家庭每个地区的做法都不尽相同,有点像国内不同地区的卤味都有其独特味道一样。

当然,在印度也有地区的饮食差异,比如在印度的北方在使用香料时大多数以干燥的香料为主,并且会把它和奶酪、牛奶等乳制品放在一起烹饪,而南方在使用香料时大多以新鲜的为主,比如罗望子之类的,主要把稻米制作成主食。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在围绕香料在聊,有人可能会觉得好奇,印度不是产大米的国家吗,怎么会有这么多香料,干脆叫香料大国算了。

其实印度也算是香料大国了,印度的香料史也很丰富,古代印度时他们就已经在用各种香料做成精油、香薰等物使用。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印度在全世界是最大的香料产地,包括我们国内在用的很多香料,大部分也都产自印度,全球大概有75%左右的香料都来自印度。

印度的香料大约有40种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最喜欢用的辣椒最初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由葡萄牙人在16世纪时传到印度的,包括香料,起初也有不少香料从西方传到亚洲。

在古代,香料因为挑剔土地等原因,种植的并不普遍,所以很值钱,在贫瘠的国家是不太容易见到的,后来种植方法经过普及后才被广泛种植和使用。

再把话题转回来,因为印度的香料种类有很多,所以印度南北方地区的人就会根据各自的口味习惯搭配使用,这就是刚才提到的印度南北方饮食差异的由来。

由于他们做香料的配方都不同,所以很多餐厅外的木板上都会写着玛莎拉的配方,如果想带回家学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如果你看过他们写在木板上的东西,或许就会改变主意,因为他们的配方香料少则几十种,多的甚至达到上百种。

不过有意思的是,正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配方,也衍生出一个习俗,就是每个儿媳在入门的第一天,其婆婆都会让儿媳做一份甜点来尝尝她的厨艺如何,虽然叫甜点,也要加入香料,只有这样,才能品尝出儿媳的做饭风格。

不仅如此,作为婆婆的一方也会将自己的独家配方传授给儿媳和女儿,然后再由其女儿将配方融入自己的风格带到另一个家庭中,因此在印度,每个女人都是香料大师。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

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

  记者 浮淑穆 俟鸿文 丘斯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