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社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9-27





文|米勒尔的猫 编辑|米勒尔的猫 文学作品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而生态思想的核心是生态系统观和和谐观,生态思想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终极标准,不是以人类或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局部的利益为价值判断标准。

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最高目标,是人类和自然的完美和谐。

因此,对欧美文学中生态和谐观的研究不仅对文学的创作与评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方式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探究人类统治自然的恶果 美国著名作家卡森·麦卡勒斯认为,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的思想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把人类视为自然的中心的思想。

石榴社区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类将自己视为地球上所有物质的主宰,认为地球上的一切无生命的物质形式,甚至生命形式都是为了供人类享用而存在。

这种思想在实际行动中明显地表现为人类毫无节制地征服与统治自然,甚至把征服自然作为一种荣耀和功绩的象征。

在欧美文学不同时期的作品,则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究了人类征服自然与统治自然所造成的恶果。

威廉·华兹华斯 在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叙事诗《鹿跳泉》中,诗人从人类的欲望和虚荣的角度探究人类肆意征服自然的根源。

石榴社区

主人公瓦尔特为了取乐而疯狂追赶一头公鹿,公鹿死在一汪美丽的泉水边。

面对惨景,瓦尔特爵士不但没有一丝同情和怜悯,反而因为自己的丰功伟绩而兴奋地手舞足蹈。

瓦尔特爵士在泉水边建造起华丽的房子,甚至把泉水改造为人工的水池,以此来标榜自己猎杀动物、改造自然的丰功伟绩。

当人类狂妄自大地征服和统治自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只是宇宙中一个小小的部分,肆意妄为地征服只能带来可怕的恶果。

石榴社区

法国作家罗曼·加里的长篇小说《天根》则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的角度,探究人们妄图统治自然的根源。

上世纪五十年代,莫雷尔来到乍得,拿起武器严惩猎象者。

莫雷尔和一批支持他的人烧毁以保护农田为名捕杀大象的种植园主的宅邸,以及象牙商店,攻打用象脚制造花瓶等商品的工厂仓库,还当众打了猎巨兽的女冠军。

罗曼·加里 这些行动引起法国殖民当局的恐慌,认为这是地方政治恐怖主义的表现,下令把莫雷尔捉拿归案。

这充分说明人们不仅自己缺乏环保意识,而且对于具有环保意识的人持斥责的态度。

小说通过莫雷尔的行动,直面急需善待大自然、挽救物种、保持生态平衡这个严峻的课题,向人类发出了严重的警告:与动物和谐相处,爱护环境,保护天根,就是保护生命之树,这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根。

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相应的社会责任;作为自然的一分子,每个人也有相应的自然责任或生态责任。

人类必须缓解直至消除生态危机,恢复和重建生态平衡,确保地球上的所有物种持续、安全、健康地生存下去。

这是人类不能以任何理由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只有完成了重建生态平衡的使命,人类才可能长久地生存在地球上。

如果人类能够把自身视为隶属于整个自然共同体,那么人类将学会热爱与尊重自然。

因此,人类应该将自己视为生态整体的一分子,并且与自然资源、动物和植物一样都是这个整体中的平等公民。

只有在这种态度下,人类才能真正尊敬共同体中的成员以及共同体本身,才能认识到保护生态整体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在《责任颂》中,华兹华斯极力倡导人类对自然承担责任,明确地指出人类的欲望已经成为一种负担,但是人类的希望又不停地变换,仅仅依靠欲望和希望指引人类,最终人类往往会因过于盲目或者轻信而误入歧途。

相反,责任出自良知,只有责任能够“伸张了正义”“叫人摆脱浮华的引诱,叫世间昧昧众生终止无谓的争斗”。

华兹华斯在诗中呼吁人类怀有责任心,听从责任的调度,归属责任的管辖,尽心竭力地服务于自然。

文学作品对自然与科学的思考 十九世纪以来,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并不都表现为正确认识自然和合理利用自然,并没有在自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适度地增加人类的物质财富。

虽然工业的发展和科技文明的进步大大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但是也使人类破坏自然的能力日益强大起来。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绝不可以脱离被监督的范围。

科学技术虽然可以为人类造福,但是仍然需要接受文学家以及社会科学学者的批判。

如果科学技术缺乏必要的监督、批判和制约,它便会像失去了监督、批判和制约的权利一样,走向专制与疯狂。

因此,人类必须承担起限制无度发展的责任。

在揭露人类无度发展的作品中,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堪称一部优秀的作品。

在科学探索的狂热和对声誉的渴望的推动下,弗兰肯斯坦制造了一个巨人般的怪物。

在这个怪物看来,自己能够主宰一切,包括创造自己的人。

玛丽·雪莱 同时,《弗兰肯斯坦》也充分说明了人类滥用科技发明给自身招致的恶果。

这样的情节与人类一百年后发明核武器以及所面临的核灾难的恐惧如出一辙。

在小说结尾,弗兰肯斯坦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将受到子孙万代的诅咒。

因此,玛丽·雪莱通过弗兰肯斯坦的一段话来警醒世人:“不幸的人啊,你怎么也和我一样发疯了?难道你也喝了那种令人痴迷的蒙汗药吗?”由此可见,科学发明和科学创造必须尊重并且恪守自然规律,绝对禁止干扰或扭曲自然进程的任何行为。

亨利·梭罗 人类应该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以及人类对物质的需要限制在生态系统能够承载的限度内,人类应该追求简单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美国作家亨利·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对追求物质享受的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提出了严厉的批判。

梭罗认为,美国的改进完全是物质上和表面上的改进,城市里到处充满了不实用和欠考虑的建筑,各种设备杂乱地堆放到各处。

生活在这个国家中的人们极力追求奢侈与华贵,愚蠢地挥霍和炫耀着自己的财富。

在梭罗看来,所谓有价值的高尚的生活目标,除了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之外,重要的就是丰富的精神生活。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人们而言,治疗奢华之病的有效方式首先是简朴的生活,然后是提升生活目标。

文学家期盼通过倡导简单的生活方式来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从而进一步改变人类的价值观。

希望财富不再是荣耀的标识,消耗和浪费过多的自然资源将成为一种耻辱。

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将受到指责,而为偿还生态欠账、创建生态平衡而减缓经济增长、减少平均收入并通过社会内部公平公正的分配政策来解决生存问题将受到赞誉。

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 如果人类将自己视为世界主宰,那么人类就脱离了自然、站到了自然之外。

人类企图征服和统治自然,又意味着站到了自然的对立面,成为自然的敌人。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疏远、紧张、敌对的关系,完全是由人类自己造成的。

因此,只有主动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停止对自然的掠夺与蹂躏,平等地对待自然万物,敬畏地爱戴自然,人类才有可能重返与自然的和谐。

因此,许多作家都极力倡导人类回归自然,融入自然。

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许多重要的象征都与回归自然有关。

大河象征着自然的、淳朴的和自由的生活,而大河两岸则是追求欲望的生活。

主人公哈克贝利象征着一种返璞归真、返回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

哈克贝利决意回到印第安人那里去则寓意着离开文明社会,彻底地回归了自然。

因此,哈克贝利的存在是向当时美国和欧洲生活方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开拓精神和对原有生活方式的超越。

可见,欧美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生态和谐的思想,即生态和谐要求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共生共荣,人遵循自然规律并且以伦理情操对待自然。

人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对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生态之间有“相食养”的链接关系,当人类伤害了一种生态时,另一种或一大类生态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伤害。

当生态被破坏以后,人的生存资源就没有了。

因此,人类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不要以主观意志强加于自然。

只有这样人类自身才能发展,社会才会安全并有充足的资源。

参考文献 [1] MICHAEL P.BRANCH,ROCHELLE JOHNSON,DANIEL P ATTERSON.Reading the Earth: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M].Moscow,Idaho:University of Idaho Press,1998:98-125. [2] (英)威廉.华兹华斯著;黄杲炘译.华兹华斯抒情诗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56-89. [3] (英)玛丽.雪莱著;刘新民译.弗兰肯斯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205.。

  记者 卞访文 烈日赤艳 次春华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