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prison

发布者:生命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24-01-24浏览次数:2343

明清时期,瓷器巨大的利润吸引了众多欧洲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往返于广州的航线上,但是同时也冒着海上远洋航行的巨大风险,恶劣的天气及各种意外也常常带来船毁、人亡、货损的结果。

这些满载货物的沉船,也是现代探险家探寻的宝藏。

一、“哥德堡号”沉船瑞典“哥德堡号”沉船是最具魅力的一艘商船,它是瑞典东印度公司最大的船只之一,排水量约为833吨。

1739年1月至1740年6月、1741年2月至1742年7月曾两次前来广州,在十三行购置大量的瓷器、茶叶、丝绸等中国货物之后运往欧洲销售,利润极其丰厚,首航的利润就达到了100%。

1744年9月,“哥德堡号”第三次抵达广州,购买了大约700吨货物,其中大约有50万—70万件瓷器,于1745年(乾隆十年)1月驶离广州港。

意外的是,在经历了一路的艰险之后,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号”在离故乡哥德堡港口不到1公里的地方触礁沉没。

由于离岸边不远,人员全部获救,但是满船的货物只有三分之一被打捞出来。

visualprison

仅仅这些打捞出来的货物,其利润就足以支付这一趟远航的成本并小有盈余,足见其利润之丰厚。

“哥德堡”号装载的瓷器均为乾隆时期景德镇烧制的外销瓷,留存下来的是极少的一部分,成为乾隆时期外销民用瓷器的标本。

不久,新造的“哥德堡Ⅱ号”起航,不幸的是其首航中就沉没于南非海域。

200多年过去了,瑞典人的“哥德堡号”情结一直延续着。

1994—2004年,瑞典人用了十年时间原样仿制了一艘“哥德堡号”,取名为“东印度人哥德堡I号”,并沿着两百多年前的航线再一次驶往广州,于2006年7月18日到达广州南沙港码头,再现了大航海时代的梦想和辉煌。

2005年9月下旬在北京故宫午门举办了“瑞典藏中国陶瓷展”,从当年打捞出的瓷器中遴选出了29件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呈现给中国观众。

visualprison

如青花折枝花卉纹碗、青花过墙云龙纹碗、青花牡丹垂柳纹折枝盆、外酱釉内青花折枝花卉纹碗、红绿彩花卉纹缸等,色调清新淡雅,都是乾隆时期常见的外销瓷。

二、“戈德马森号”沉船“戈德马森号”(Geldermalsen)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1752年(乾隆十七年)冬,装载着23.9万件瓷器、68.7万磅茶叶、147件金条或金元宝及一些纺织品、漆器、苏木、沉香木驶离中国前往阿姆斯特丹,16天后在中国南海区域触礁沉没,幸存的32人驾两艘小艇于一周后抵达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1984年,英国人哈切(M·Hatcher)在澳大利亚成立的打捞公司用了十周的时间,探测到了这艘沉船,并且将船上的货物打捞出水,大约有23.9万件瓷器和125块45公斤重产于南京的金锭,以及两门刻有荷兰东印度公司缩写字母“VOC”的青铜铸炮。

该船上载有203箱瓷器,其中包括171套餐具、63623套带茶托的茶杯、19535套带托盘的咖啡杯、9735套带托盘的巧克力饮料杯、578件茶壶、548件牛奶壶、14315件浅餐盘、1452件汤盆、299件痰盂、75件鱼缸、477件单盘、1000件圆套盘、195件黄油碟、2563件带托盘的碗、821件杯子或啤酒杯、25921件泔水碗和606件唾盂。

如上图这件青花碗就是其中的一件,代表了乾隆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普通商品。

三、“碗礁一号”沉船“碗礁一号”是康熙中期的一艘中国货船,2005年6月底在福建省平潭县屿头岛附近海域被发现,出水瓷器约有1.7万余件,有青花、青花釉里红、单色釉器、五彩器、釉下蓝彩和红彩等。

visualprison

器形主要有将军罐、筒瓶、筒花瓤、凤尾尊、炉、盒、盆、盘、碟、碗、盏、杯、盅、葫芦瓶等。

这批康熙时期的外销瓷器品质非常好,胎质洁白坚硬,釉色莹润,青花色彩明艳,浓淡多变,是景德镇民窑产品。

这批外销瓷纹样十分丰富,有亭台楼榭、渔舟寒江、人物故事、庭院婴戏、博古杂宝、花鸟瑞兽、吉祥文字等,代表了康熙时期民窑的制瓷水平和民间艺术风貌,这些纹饰风格一方面延续了明末清初外销瓷的装饰特点,另一方面对乾隆时期“中国风”在欧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中欧贸易航线上诸多沉船的打捞出水,真实地再现了大航海时代海贸的繁荣以及中国在这个商品贸易中所担当的角色,外销瓷作为中欧海贸的大宗商品,影响着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趋向、艺术追求以及对遥远的东方文明想象,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意义深远。

  记者 滕天泽

Baidu
map